1月16日,2024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转型与绿色金融”学术年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能金携手 共生共荣”为主题,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金融分会、《能源》杂志承办,北京万家绿色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协办,中科人才技术交流发展中心支持。
会议围绕能源转型、绿色金融跨学科交叉领域,邀请院士专家和行业代表就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数字能源、新型能源体系、碳交易、绿色债券、绿色投融资工具以及能源公募REITs等能源金融领域的前沿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能源研究会党委书记、理事长史玉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监事长潘跃龙出席并发表致辞。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出席会议。自能源金融领域相关的电力、煤炭、石油石化、新能源和银行保险、资产管理、资本投资、高等院校等单位的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等共计200多人现场出席会议,线上一千多人参会。
史玉波在致辞中指出,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赋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我国能源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80%左右,能源的发展在双碳战略目标中占有最高的比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核心是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本质措施是控制和缩减化石能源的消费,增加可再生能源发展比例,提升社会的整体能效水平。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否成功,关系到双碳战略目标的大局。
“截止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增长约3倍,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和在建的核电规模均居世界首位,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总装机中的占比突破50%。”史玉波介绍,中国能源研究会高度重视能源转型和绿色金融的创新协同发展,于2022年7月成立了能源金融分会,迈出了为广大能源企业和会员单位拓展能源金融服务的第一步。一年多来,能源金融分会在服务财务金融、法律合规、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要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努力搭平台、聚智慧,共同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绿色金融创新协同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潘跃龙在致辞中表示,绿色金融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能源转型的重要机制和支撑,本次学术年会聚焦“能金携手 共生共荣”主题,对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推动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但转型之路仍任重道远,能源金融携手,将共同推进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一是截止2023年11月,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15.2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53.2%,超过煤电。风电、光伏电网装机容量连续13年和8年稳居全球第一,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也居世界首位。二是电力降碳减污协同推进,供电能耗、单位发电量、碳排放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主要低碳环保指标持续下降。电力行业率先纳入全国碳市场。三是电力市场趋势日趋完善,电力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四是电力国际合作展现新气象,我国先后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区域政府间的能源合作机制,与29个国家共同建立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展望“能源转型下的电力市场建设”时,潘跃龙强调,一要建立科学的电价形成机制和疏导机制。二要建立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机制。三要建立反映新能源绿色价值的政策机制。四要建立有利于电力安全保供的保障机制。五要建立适应新型市场主体的市场机制。六要充分利用绿色金融服务支撑能源转型发展。2024年,市场有望聚焦绿色金融与能源转型的有效衔接,通过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工具,以及近期将出台的财税政策助力能源转型。能源电力行业必将通过绿色金融服务成为未来助力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抓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舒印彪作“双碳目标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绿色金融”主旨报告时表示,近年来,我国建成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新能源产业领跑全球,绿色低碳电力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电价保持相对较低水平,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能源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舒印彪分析说,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2023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55.9亿吨标煤,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1/4。二氧化碳排放达123.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能源和电力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要更好发挥绿色金融的保障作用:一是持续加强绿色金融的支持, 二是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三是积极发展转型金融,四是降低绿色融资成本,五是完善电碳市场机制。
国资委原央企外部董事、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金融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杨亚在“数字化技术与能源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的报告中着重强调,在未来的电力系统中,发电侧和用户侧的结构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发电侧,新能源装机比例大幅增加,火电占比逐步降低,引发了能源保供和新能源消纳的两难问题。在用户侧,电力负荷尖峰化趋势更加明显,空调、数据中心、储能、热泵、电动车等大功率用电设备大幅增加,同时分布式电源装机也将成为新能源的主要增量。如何降低系统消纳成本,将成为影响未来电力用户用能成本的绝对性的因素。深化电力市场改革,确保以最小的经济社会系统成本完成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是化解当前电力能源保供与新能源消纳两难并存困境的最根本的手段。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阐释“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绿色金融和能源转型发展”时表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包括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六部分。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健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一是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二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推动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四是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五是切实解决监管“宽松软”问题,六是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国资委研究中心资本运营处处长杜天佳在分析“能源转型与绿色金融”时表示,统筹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一是要全面建设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立足多元化能源供给,加快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的替代,不断提升能效水平,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二是要加快实现能源领域的科技自立自强。三是要加快高水平能源的国际合作。中央企业推动能金合作、共生共荣,一定要坚守产业金融的定位,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宗旨。央企在打造绿色金融体系方面可以有一些更好的发力点或创新途径。比如,ESG投资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环节,央企要从战略高度加快助力我国ESG体系建设。还要守牢金融风险底线。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系统中心主任冯升波作“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推动我国能源转型”报告时着重说,我们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破解能源安全性、经济性、清洁性三角难题。
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北京绿色金融学会秘书长梅德文在“碳中和、碳关税背景下碳市场的现状与发展”报告中表示,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2019-2020年)共纳入发电企业2162家,配额履约完成率为99.5%。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是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中国碳市场未来可能发生九个转向:(1)碳减排从软约束转向硬约束,即碳配额发放从松转向紧,转向绝对总量减排。(2 )碳核算核查方法从排放因子法、碳平衡法转向直接测量法,以达到可比性强、准确性高、实用度高的目的。未来将建成碳监测评估体系,监测网络范围和监测要素基本覆盖,碳源汇评估技术方法基本成熟。(3)市场参与主体由控排企业为主转向控排企业、非控排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并重。(4)交易品种从现货为主转向现货、期货和生品并存。(5)配额分配方式从免费发放转向有偿分配。(6)重点控排行业从发电等八大行业转向排放量达到一定标准的排放设施(如火电厂、炼油厂和航线等)。(7)金融机构从代理开户、结算等中间服务转向交易、做市等主动行为。(8)中介服务机构从提供咨询、监测等服务转向挖掘、分享和套利等主动行为。(9)市场格局从不同区域市场转向统一全国市场,从国内市场为主转向国际市场对接。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首席专家王海、能源基金会低碳转型项目主任杜譞、中证指数公司副总经理刘蔚、君泽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嵘涛、国网信通产业集团总会计师王远征、国家电投集团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业务总监周晓燕分别作了题为“中国中煤能源集团转型发展实践”、“双碳背景下零碳金融支持能源转型发展”、“创新绿色投融资工具,服务能源绿色转型”、“能源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繁花”、“能源大数据助力绿色金融”和“以‘盘活存量’换‘投资增量’,助力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
其中,王海介绍了中国中煤转型发展思路和主要举措。杜譞强调可持续能源消费、电力部门脱碳、终端用能部门电气化、非电力低碳燃料转换、负排放、减少非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六大基本减缓路径。公募REITs作为能源转型融资的新工具,刘蔚指出,已有多只公募REITs投向能源绿色转型领域,包括光伏发电、海上风电等项目。其中,中航京能光伏REIT还发布了底层资产项目的ESG报告。刘嵘涛表示,利好政策支持能源类REITs发展,清洁能源类REITs的持续发展契合“双碳”目标和ESG理念。我国能源资源丰富,为能源类REITs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底层基础。周晓燕补充介绍,能源企业要运用公募REITs、类REITs等资产证券化工具,盘活存量资产。
此外,刘蔚还介绍了绿色债券发行现状和优势,王远征立足于低碳转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势,强调能源、金融两大市场依托丰富的数据资源基础强强联合,数据要素倍增效应大有可为。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作为国家奖励办备案的奖项,在能源行业影响力很大。能源金融分会2023年推荐的2个能源行业产业金融项目获得2023年度能源创新奖三等奖,这是产业金融领域首次申报项目并获奖。
中国华电资本绿色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国家电投集团北京融和云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峰为此作了“能源金融企业绿色金融创新探索与实践”和“云链科技电子债权凭证流转平台”2个获奖项目介绍。
作为中国能源研究会成功举办的具有前瞻性的高规格跨界学术会议,本次参会嘉宾分享了诸多研究成果,共同展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绿色金融发展前沿,并为2024年能源金融相关工作建言献策,在线上线下引起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反响强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